预防保健
当前位置: 首页 | 健康园地 | 预防保健 | 正文
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作者:     时间:2011-07-13     资料来源:      浏览次数:
一、相关信息: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俗称红眼病,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,以结膜高度充血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。一般可在2-3周痊愈,属于自限性疾病,预后良好。该病全年均可发病,多见于夏秋季,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。本病传染性极强,极易通过接触传播,往往一人得病,全家传染,急性患者眼分泌物中有大量病毒,能污染手、毛巾、器具、书、玩具、电梯扶手、门把手、水龙头和钱币;与患者握手、共用脸盆或毛巾、手帕,或用患者污染过的水洗手、洗脸、揉眼睛等就会受到传染,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、浴池等地方游泳、洗浴,都有可能感染此病。在几个小时后或1-2天内发病,人群普遍易感,易导致流行或暴发。
二、治疗:本病一般具有自限性,病程在10-14天,用药后可在1-3天恢复。治疗可冲洗眼睛,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,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%硼酸水冲洗结膜囊,每日2~3次,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。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。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,常用眼药水有阿昔洛韦、无环鸟苷眼药水,或10%磺胺醋酰钠、0.1%利福平、0.25%~0.5%氯霉素、0.3%环丙沙星、0.3%氧氟沙星眼液等,根据病情轻重,每2~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,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,如更昔洛韦、环丙沙星、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,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,以提高疗效。对伴有咽炎或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应同时口服抗生素。
三、预防:1,严格搞好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,提倡勤洗手,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。2,急性期患者需隔离,以避免传染,防止流行。3,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,手帕及使用过的医疗器皿。4,一眼患病时应及时防止另眼感染。5,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,必须洗手消毒,以防止交叉感染。
四、建议:(一)学校和托幼机构要高度重视,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。1,每日晨检,逐一询问、检查学生(幼托儿童)眼部是否有畏光、异物感觉,以及是否有水样分泌物增多。发现患病学生,立即要求家长带其孩子就诊,不得入校;对缺课学生,立即追查原因。2,在校期间发现患病学生,立即去医院诊治,患病学生不接触其他任何学生,并居家隔离7-10天。立即对学生接触过的被褥、桌椅、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;同时做好教室、寝室、食堂、厕所等消毒处理。有红眼病的班级暂停眼睛保健操2周。3,早晨和下午上课前,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(至少半小时)、消毒。每天早晚对扶手、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桌椅、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~2次。及时消毒儿童粪便。托幼机构每天对儿童的玩具、餐具、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,定期晾晒被褥等。4,加强宣传,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宣传画和宣传单,制作黑板报宣传防治知识。5,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者,应立即暂停工作。6,在流行季节,避免不同学校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。
(三)应加强对游泳池、浴池、理发室、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。劝阻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。暴发流行期间,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,关闭游泳池、浴池等公共场所。
(四)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,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预防,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,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,养成勤洗手、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。(2010.9.30)

版权所有 (C) (2014-2020):华侨大学校医院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闽ICP11002060号-4